六盤山旅游注意事項;六盤山旅游自駕游攻略
六盤山盤道公路
金秋十月,云淡風輕。地處黃土高原中部的六盤山,滿目蒼翠,景色迷人,站在山巔,眺望遠方,如詩如畫。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翻越六盤山,臨風寄懷,感慨萬千,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使六盤山名揚天下,眾人皆知。今天再次登臨六盤山,更多的是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土地,傳承紅色基因,重溫長征精神。
國慶假期,選擇鄰近的周邊游,紅色游,成為人們的首選。在六盤山景區遇一外地中年游客,和我一樣喜歡紅色旅游,由于我兩等待最佳拍照位置,到我時,我讓他先拍照留念,爾后,他表示感謝!同時,問了一個我沒有想到的問題,昨天我們登了崆峒山是甘肅的,今天又登六盤山是寧夏的 ,距離這么近,怎么是兩個省呢?我一時語塞,不知怎么回答才好,無奈之中,我說是??!六盤山是寧夏管,崆峒山是甘肅管。其實我也不知道,區域劃分的事,平時沒有注意這方面的知識。往回走的路上,越想越慚愧,我想他肯定好奇的是在地圖上看到甘肅狹長地形中,到這里彎了一個彎,沒有連在一起,對于我的回答,那位游客肯定是失望了。作為平涼本地人,有喜歡閱讀,竟然不知道這點歷史知識,說來汗顏!回來后查找了有關資料,形成此篇,以感謝游覽、關心崆峒山、六盤山景區的各位客人,也希望這位朋友能夠看到,以盡地主之誼。
甘肅省隴東地區有平涼、慶陽兩市,都和寧夏交界,有“隴東糧倉”的美譽。平涼市距六盤山40公里,走高速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六盤山在寧夏南部、甘肅省東部,海拔2928米。南段稱隴山,南延至陜西省寶雞以北,橫貫陜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東西氣候重要的分水嶺,以東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以西干旱缺水,荒坡禿嶺。涇河、清水河、葫蘆河水系均發源于此。
六盤山云海
以六盤山為中心點,向北距固原市50公里。向東就是平涼市,南邊和西面分別是涇源和隆德兩縣,屬寧夏固原市轄區。涇源縣以南是平涼市莊浪縣,隆德縣以西是平涼市靜寧縣。在長方形的甘肅版圖上,看到這里凹進去了許多,把平涼市和靜寧縣隔在了兩頭,平涼市要去靜寧縣下鄉就要翻越六盤山跨省才能到達 。過去出差去蘭州,要跨省通過,填差旅費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要按省外標準填,因為省內省外是不一樣的標準,鬧了不少爭論。312國道線從西安經平涼順六盤山盤繞而上 ,西去蘭州、新疆,也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道。在六盤山隧道沒有打通之前,經常開車跑這一路的司機當中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了六盤山,腳踩鬼門關”,意為要檢查車況 ,小心駕駛,保證行車安全。當地人常常調侃道,平涼人展腳就出省,抬腿就回家。也把甘肅省的地形比喻為農村老大爺的長桿旱煙鍋,平、慶兩市就是那煙鍋頭 ,到頭還拐了個彎,形成了一個窄窄的腰峴。
六盤山是近南端、北走向的狹長山脈,山路曲折窄險,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而得名。山峰東面坡陡彎急,西坡相對平緩,山腰地帶降雨較多,氣候較為濕潤,宜于林木生長,有較繁茂的天然次生林,使六盤山成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避暑勝地和天然氧吧。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甘肅省面積非常遼闊,包括現在的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新疆的東部和內蒙古的西部。隨著歲月的變遷,各個時期對西北的區劃進行過多次調整,曾經把甘肅省所轄的寧夏縣、寧縣、平羅縣、中衛縣、金積縣、平遠縣等8個縣,劃入了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就是當年寧夏道的所在地。與此同時,青海省成立,又把甘肅省所轄的西寧地區總計7個縣劃入了青海省,這一區劃一直持續到40年代末期。1949年之前固原縣、隆德縣、涇源縣(原化平縣)屬平涼專區。1958年11月設固原專區,把甘肅所轄的涇源縣、隆德縣劃歸寧夏固原專區,延續至今。也就是說六盤山一帶原來屬于甘肅省平涼市傳統轄區 ,只是1958年11月劃歸寧夏固原市。
六盤山風景
如今的六盤山舊貌換了新顏,天高云淡,郁郁蔥蔥,青山綠水,風景如畫。福銀高速從平涼崆峒山、六盤山下直通銀川,青蘭高速從六盤山半山腰穿隧洞而過直通蘭州新疆,交通四通八達,昔日的天塹變通圖。山巔建有“紅軍長征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六盤山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名山大川之游、登山之游的必去景區,吸引著國內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