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地質公園圖片-野柳地質公園圖片全景
野柳地質公園景區
臺灣四面環海,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海岸風光,其中野柳地質公園就是位于臺灣島北部的著名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隸屬新北市萬里區,是突出于臺灣東北海岸、長約1700米的狹長岬角,系大屯山余脈伸進海里而形成。這個岬角歷經千百萬年的海蝕風化和地殼運動,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海蝕洞、溝及蕈狀石、燭狀石、豆腐石、壺穴、溶蝕盤等獨特的地質景觀。加之周邊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漁村風情,讓野柳成為一個集觀光、休憩、體驗于一體的著名風景區。
蕈狀石
野柳地質公園大致分三個游覽區,我們進入園內,經過一段青石板路,到達第一區的觀景臺。在此向左下方望,眼底的海畔臺地上,一個個頂著圓腦袋的“石磨菇”從巖石地表冒出,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磨菇”的頸部和腳下臺地是棕黃色的,而大大圓圓的”磨菇頭”呈棕褐色,就像燙了一頭非洲式的小卷發。
蘑菇頭石
這一區集中分布著蕈狀巖和姜石,并可根據形成的年代,了解蕈狀巖的發育過程。著名的燭臺石和冰激凌石就在一區。燭臺石外表光滑,中間微凹,中心點又微凸,像極了蠟燭的燭芯;冰激凌石也非常象形,下細上粗的托碗盛著兩個大大的冰激凌球,托碗邊上還有疑似冰激凌化掉流下的漬跡。
冰激凌石
第二區也以蕈狀巖和姜石為主,數量雖不及第一區多,但少而精,著名的女王石、龍頭石均在本區。我們在野柳地標——女王石前排隊等待拍照。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尊蕈狀石,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看過去,身材高挑、脖頸纖長、面部線條優美,宛若一位發髻高綰、昂首、神態安祥、雍容典雅的尊貴女王,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導游介紹,因為海水、風、雨等自然侵蝕,女王石的頸部會越變越細,專家估算大約在2040年前后斷掉。我們此行趕上了最風姿卓約的女王石景觀,是不是運氣不錯啊。
女王石
第三區是一處海蝕平臺,平臺一側緊貼峭壁,另一側是波浪洶涌的洋面。平臺上散落著各種形狀的怪石,有珠石、瑪伶鳥石、二十四孝石等,皆因特殊的石核經常年海蝕而形成。
海蝕平臺
一路走過,還看到拱狀石、火炬石、鯉魚石、地圖石、大象石、豆腐石、棋盤石等等。豆腐石一塊塊大小差不多,四邊整整齊齊,在海水中忽隱忽現,像極了一塊塊切好的豆腐浸泡在水里。那塊地圖石也惟妙惟肖,一塊大石頭上凸出部分的形狀,活脫脫一幅臺灣寶島地圖。
燭臺石
海蝕洞
地圖石
腳印石
大象石
海星化石
豆腐石
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