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的地理位置-拉脫維亞人口和面積
拉脫維亞,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約成員國,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
地理位置
拉脫維亞共和國(拉脫維亞語:Latvijas Republika),簡稱拉脫維亞。
國名源自民族語,意為“鎧甲”、“金屬制的服裝”,
位于東歐波羅的海東岸,北與愛沙尼亞,南與立陶宛,東與俄羅斯,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
國土面積64589平方公里,屬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類型。
10世紀建立封建公國。
12世紀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軍侵占,后歸屬德利沃尼亞政權。
1583~1710年,先后被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瓜分。
1710年至1918年先后被俄羅斯帝國和德國侵占,
1918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
1940年7月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5日被蘇聯吞并,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后期實行的經濟改革徹底改變了前蘇聯僵化的經濟舊模式,最終建立起西歐式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恢復獨立。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2:1。
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的橫寬條組成。1990年拉脫維亞宣布獨立,象征拉脫維亞民族統一的紅、白、紅旗又被用來作為國旗。
這種紅色其實是一種獨特的暗紅色,國際間習慣稱之為“拉脫維亞紅”。暗紅色謳歌了拉脫維亞人為了祖國勇于披肝瀝膽、拋灑熱血的愛國情懷,白色抒發了拉脫維亞人對和平、安寧的向往和渴望。
國歌:《上帝保佑拉脫維亞》
首都:里加
人口:187.6萬(2022年)
語言:拉脫維亞語
貨幣:歐元
GDP總量:329億歐元(2021年)
與中國外交關系:1991年9月12日,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首都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