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醬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保定醬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圖片
清末西大街二道口左前方大槐樹下的槐茂老店
槐茂醬園東主趙氏,祖籍紹興,清康熙年間,趙氏先人老兩口攜幼子從京城金魚胡同舉家來保府定居,選西大街二道口(現永華路與西大街交會處)東北角槐樹下為立腳之地,逐漸形成鋪面。因地狹小,槐茂門臉只有不大的店堂和一間賬房,沒有存貨庫房。所賣各種醬、菜、調料之品全憑及時送貨上柜?;泵u園坐落的西大街二道口曾是古城保定最繁華的商業街。古槐樹干直徑一米多粗,大半個樹干在鋪面之外的狹廊之下,根部有青清末西大街二道口左前方大槐樹下的槐茂老店石臺階所護。
歷盡滄桑的古槐樹干空心之外抹以青灰,蜿蜒而上的千枝萬葉成了醬園最顯著的標志?;泵聵I之初以躉賣稅務角程氏全興號醬園小菜慘淡經營。自掌門面逐漸發展,慢慢積攢購置所需。趙氏祖上對紹興飲食習慣自然有所相傳,百行之中獨選此業也有祖籍故地從業之根由。所以說槐茂之初還不是自家隨意就腌起了小咸菜,而是有其鄉土淵源?;泵瘹v代不僅經營醬菜諸品,還從祖籍批購老酒之類行銷于市。
保定是京南畿輔重地,從設督府與直隸之后,因其歷史地位的特殊性,這里曾聚居顯貴達官。隨著晚清洋務運動和新學的興起,古城的政治、文化、經濟都得到了空前發展,此時的槐茂也進入鼎盛時期。趙氏家族歷代為拓展醬業竭盡全力,在尚無京漢鐵路之際,祖上曾多次進京向“六必居”趙氏同業取經交流技藝,也曾千里迢迢專門去濟南、臨清等地聘師與博采眾家之長。曾從山東“玉堂醬園”請來一位桂師傅傳授技藝、拓展品種,從原來的什錦、八寶之類而增加到40多個品種。東北錦州的蝦油小黃瓜馳名國內,錦州臨海盛產蝦油,更有園藝高手以扁豆嫁接長短等量的小黃瓜,槐茂主管不惜資金率保定菜農到錦州學習種植技術,腌制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還能保持原來的色澤。在槐茂的歷史上能得到如此之助,其內在的商際、人際關系可窺一二。
槐茂醬園內景
趙氏第六代,堂兄弟共六人,因有早喪者,槐茂盛期已是叔伯三兄弟執掌,行二趙仲蕓,行三趙集生,行四趙利山。趙仲蕓主持槐茂柜事,趙集生主管內勤諸事,他們雖有分工,又同是經營者,都共同參與新品種的研制,而主管生產者要帶班勞動。趙集生病故后,由下輩趙茂堂與老師傅張鶴然為生產主管。他們在炎炎夏日常赤膊肩披方布汗巾與伙計們一起,在烈日之下用手工推轉小磨加工面醬。家族日常生活管理嚴格,上年紀的老輩可以開小灶起伙,其他眾人皆和伙計們共吃“關中飯”。不可逾越的家規也顯示家政有方。盛夏為做西瓜豆瓣醬,十幾大車西瓜送到作坊,家族中誰也不敢擅自吃取。
槐茂的發達昌盛主要是產品精良,貨真價實和不斷創新,槐茂的產品有獨到之處也與祖籍有關,產品的研制與制作都揉進了自家飲食習慣和愛好,吸收南菜特點,甜咸兼容,咸味適度,口感為上。醬菜的主要佐料是面醬,面醬的品質與特點決定著醬菜的味感、清脆程度與色澤。面醬制作完全是充分自然發酵而得,周期長,從而還原糖成分高,所以保定的面醬稱甜面醬是很有道理的。制作面醬需長達幾個月,經久不變質,伏天亦然。為了質量和信譽,寧肯周轉期長也要堅守發酵時間,有時產品斷檔,脫銷無貨也不啟封不到時間的制品,保質是老槐茂的根本信條。
醬菜制作工藝一絲不茍,首先要說是進料的精良?;泵幌е貎r,所購小紅蘿卜必須是嫩脆之物,韭菜花則要鮮嫩純花?;泵u園釀造作坊進料的主要方式是與農戶約定包收,每個菜種都有固定的菜農,定貨與籽種約定不變,穩定而質優的菜料,保證了生產的秩序性。每到相應季節,農戶從四里八鄉不失時機地將菜送到作坊,由主管生產的老師傅把關驗貨。菜質好,當然使雙方相處融洽,甚至世代相交往,南大園的陳家(名陳山)就與槐茂多年因種菜相交,后代至今還互有耳聞。醬菜菜胚腌制分春秋兩季下缸。剛出缸的菜胚需多次用水脫鹽,醬腌浸是醬槐茂醬園釀造作坊菜的重要工序,把成形的菜裝入細長的白布口袋,綁緊袋口沉入醬缸,使布袋中的菜充分吸收醬汁,經多道工序的精工細做,產品講究品味、色澤,醬香調味,甜咸相宜,夏日不長白醛,不霉不變質。
槐茂醬園釀造作坊
槐茂的醬種也多樣化,除甜面醬外還有豆豉醬、西瓜豆豉醬、蕃茄豆豉醬。很稠的沉醬稱為黑醬,腌過小菜的醬叫乏醬,此物不準上柜銷售。醬小菜品種達幾十種,有什錦醬菜、醬黃瓜、醬小蘿卜、醬豌豆、醬扁豆、醬地露、醬銀條、醬藕片、醬花生仁、醬核桃仁、醬茄包、醬香椿、醬姜芽、醬龍須菜等,除醬菜之類還有其他品種以滿足顧客之需,如五香燜香椿、五香蘿卜干、五香霉干菜、五香疙瘩頭、蝦油黃瓜、蝦油什錦、蝦油刺黃瓜、蝦油秦椒、蝦油柿子椒、腌椿不老、韭菜花等,繁多的品種使醬園門市貨架上琳瑯滿目。
在此還應提到槐茂的糖蒜,它是別具特色的名牌產品,選料為西鄉紫皮蒜,用冰糖或白糖加醋熬汁腌漬,產品色澤古銅透紅,蒜香依舊,黏汁能拉出絲來,是槐茂的甜菜上品。醬油也稱秋油,成品分黑白兩種。紹興老酒自遠道所購,也用本地黃米釀制黃酒,各色品種獨具匠心,絕不是“大路”貨,既滿足了廣大顧客的口味,還具有南菜特色。
槐茂醬園釀造作坊
槐茂的作坊有幾處,四棵槐街大墻圈作坊內為主,中平嘉胡同西有一處,在四棵槐街路西的南側大院以及老宅院內有腌制所需的大缸共2400余口。槐茂總資產估算有10萬銀元之巨。所置房產有多處,約有房百余間。鼎盛之期在槐茂門市以北的一條街上曾有三進院新房,欲全族遷入共居,不料被軍閥倚勢強行占有,趙氏槐茂醬園作坊院景族人只有忍氣吞聲了?;泵膹臉I工人師傅盛期達百余人,在當時的條件下,工人們對待遇比較滿意?;泵佉幷莆盏幂^輕松,這使工人們更實心實意對待東家。
槐茂醬園作坊院景
槐茂數輩經營為自東自掌形式。門店陳設極具特色,店內、柜臺上擺放著各號大口花瓷缸,貯有醬制黃瓜、地露、藕片、花生仁、象牙蘿卜、五香疙瘩頭、什錦醬菜等等,一目了然。柜臺前放置一溜蓋有紅漆木蓋的瓷缸,存放各種調料,貨架排放一摞摞大、中、小號竹簍,滿室醬香。其專營門市,顧客盈門,其經營宗旨講求公平交易,買賣和氣,“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木質牌匾明懸店內,經營作風融進了溫、良、恭、儉、讓的傳統道德觀念,儒商之風數代相傳。
購買醬菜出門的顧客
趙仲蕓主事槐茂盛期,由于他為人忠厚善良,素孚眾望,自家資本雄厚,不僅執醬業牛耳,更因辦事公道在保定商界負有盛名,民國之初被商界公推為首,多年出任總商會會長,成為保定經濟界的頭面人物,應該說這對槐茂昌盛也卓有影響。
民國二十九年(1 9 4 0)時的槐茂號經理趙仲蕓,曾經擔任保定商會會長
但適逢發達之際,家務矛盾驟起,族中有人指責趙仲蕓把持家中大權,私吞款項,他除耐心解釋,還請管賬先生在老少面前公布歷年收支明細。誰知勸解無力,還是天天有人上柜收斂賣貨所得,社會難免飛短流長,作為一族之長,又是社會名流,臉面難掛,留下遺書自縊明跡。遺書中寫道“仲蕓治家無方,愧對列祖列宗,死后萬勿厚葬,創業不足則守成有余,賴祖先蔭庇,師傅伙計們幫助,槐茂在社會上享有一定聲譽,全家生活尚稱小康。望全族讜論,推舉有能有德之子侄出掌柜事,使產品勿失元氣,我見到列祖列宗于地下時,亦可減少一些罪責?!边z書的另一部分是致保定總商會的,大意為:“仲蕓齊家無術,致出日不肖,為向族人明跡,我選擇了自裁之路。多年來蒙商業界不棄,負仲蕓以重任,余雖愚陋,然鞠躬敬業,未敢一旦稍懈,此同仁所共睹也。喪事已告家人從儉,拒絕總商會與各行業公會以任何名目贊助,望即選才能,必當勝仲蕓于百倍也。”遺書應記者請求全文登于當時的《保定日報》上。報社即行發出“號外”,全城震驚!社會各界對趙仲蕓之死均表哀痛與惋惜,商家友好雖遵逝者遺囑不能以銀表意,則有多家在趙宅街巷各搭席棚,幾條胡同都成了喪事之地,家務矛盾已是停柩難解,聲嘶力竭,經府告狀,請寫狀紙之勢。幸有縣長、商界相勸解斡旋才稍事平息。七期治喪僧道誦文以超度亡靈。
出殯葬儀64人大杠,幾十輛車隨后,極為隆重。沿途各商號擺供設祭,子孫跪拜一路,直至黃昏才下葬完畢,耗去家產有三分之一之多。喪事之后,諸友好贈匾“直道猶存”懸于趙宅門庭之上,以示對趙仲蕓懷念之情。此時槐茂雖能經營運轉,七七事變前仍是興盛不衰,但已大傷元氣。之后族人推舉趙星如主柜事,趙少農協助經理各事,家族積事已深,分家已是必然。1941年以族系分股,三大支系各自經營。行五趙澤南承接槐茂字號,日偽時期市井蕭條之虞可想而知,槐茂已始走下坡路了。
民國年間槐茂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槐茂勉強支撐到1955年,與魁盛、聚合成、文興棧、槐昌永共5戶醬園實行公私合營,定名“公私合營保定槐茂醬菜制造廠”,廠址設東大街魁盛醬園。1956年與“公私合營保定市醬菜廠”(1954年土產公司與永茂、全順合、裕慶隆公私合營,廠址在南大街全順合)合并,遷往東關新廠址?!拔幕蟾锩敝校嚿a罐頭成功,1969年改名保定罐頭廠。1972年放棄醬菜生產,轉入罐頭加工行業。1983年“槐茂”醬菜商標轉于蔬菜公司醬菜廠使用。
醬園制作醬菜
20世紀60年代槐茂醬園門店(右角)
另附原料配方:
小蘿卜22斤,苤蘭片10斤,苤蘭絲10斤,紫羅10斤,地露9斤,銀條3斤,藕片5斤,云豆5斤,洋白菜3斤,萵筍3斤,杏仁2斤,海帶絲2斤,黃瓜10斤,姜絲1斤,苤蘭花10斤。出醬菜100斤,另摻果仁10斤,每斤醬菜用甜醬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