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釀酒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如何釀制桑葚酒?桑葚酒的制作方法
“桑舍幽幽掩碧叢,清風小徑露芳容。參差紅紫熟方好,一縷清甜心底溶。”
春光和煦,姹紫嫣紅的桑果掛滿枝頭,搖搖欲墜,好像在催促著人們將它收入囊之。桑葚除了口感甘甜酸爽,又頗具營養價值,能滋陰補血,補肝益腎,美白嫩膚。如此"優秀"的桑葚,怎能任其化作春泥呢?何不釀之為酒?身為愛酒人士的我,也迫不及待想要飲一杯桑葚酒了。
那么桑葚酒怎么釀呢?很多人會用桑葚泡酒再加以冰糖,可這種高度酒對我來說過于剛烈,似乎也更容易上頭。我更偏好于果味濃郁的發酵酒,所以這次就姑且按照葡萄酒的工藝來釀制吧。
一、原料
桑葚,輔料(亞硫酸、果膠酶、白砂糖、酵母)
輔料添加比例:
- 亞硫酸(1000ml/T)
- 果膠酶(20mg/L)
- 酵母(2000g/T)
- 白砂糖(提前測出桑葚自然糖度約60g/L,補糖260g/L)
二、工具
玻璃罐(自備)、不銹鋼盆、漏斗、過濾紗袋、一次性手套
三、工藝流程
1.采摘
采摘成熟的桑葚,并稱重(以計算亞硫酸,果膠酶,酵母及白砂糖的添加量);
2.破碎
用手擠碎桑葚,邊擠壓邊添加亞硫酸,同時交替加入果膠酶(果膠酶用之前需要提前活化:使用20倍左右的純凈水溶開,靜置10分鐘后使用);
3.調糖,接種酵母
酵母使用37攝氏度的10倍溫水(37℃)提前活化20分鐘,然后加等體積清汁混勻靜置10分鐘后使用,添加白砂糖時要充分溶解混勻。
4.低溫浸漬
桑葚醪和輔料全部混勻后裝進洗凈的玻璃罐中(玻璃罐用之前可用亞硫酸潤洗以殺菌),再放入冰箱冷藏三天,以充分浸提桑葚中的色素、風味和營養物質,同時使酵母慢慢適應,抑制或減弱其他微生物活動。
5.壓榨取汁,清汁發酵
將玻璃罐從冰箱取出,用過濾紗袋分離或擠出清汁,再將清汁裝進其他干凈的玻璃罐中,不能滿罐,留有1/3的空間(發酵會產生大量氣體,滿罐發酵會使酒液溢出或者使得罐體炸裂)。
6.終止發酵
當發酵到冒泡微弱時,測量酒度和殘糖,當酒度至13.5%vol左右時終止發酵。先分離轉罐(去除酒泥),同時按照1200mL/T添加亞硫酸,充分混勻后再放置到冰箱冷藏穩定,注意此時要滿罐儲存。
7.穩定澄清
低溫靜置幾天后,觀察酒體澄清度,根據實際情況看是否要下膠處理。同時進行品嘗,以確定是否要調酸或者進行其他工藝處理。
一、釀酒日記
4月3日——采摘桑葚(7kg),破碎、調糖(添加白砂糖1.82kg)、接種酵母,放入冰箱進行為期三天的低溫浸漬;
4月6日——從冰箱取出發酵罐,置于陰涼處,進行壓榨取汁(清汁約6kg),清汁常溫發酵;
4月7日——氣泡活躍,明顯起酵;
4月14日——氣泡微弱,取樣測糖測酒度(總糖56.3g/L,酒度13.9%vol);
4月15日——終止發酵,分離轉罐,加亞硫酸;
4月20日——測糖度,酸度,酒度(糖度34.7g/L,酸度18.7g/L,酒度15.3g/L),綜合測量指標及品嘗感受,進行降酸處理。
4月23日——品嘗,測酸,酸度降到14.4g/L,繼續低溫靜置。
二、小結
第一次釀制桑葚酒,終究有些手忙腳亂。本還擔心發酵會停滯,酒度不夠,沒想到居然能發酵到15.3%vol,也萬萬沒有想到酸度居然能如此高,本應該控制酒度在13.5%vol左右,及時終止發酵。就我這次釀酒而言,估計再提前1-2天終止發酵,留有殘糖60g/L,那么整體口感就會更加怡人,酸甜均衡。從4月3日采摘到今天,剛好過去三個星期,再低溫靜置一久,不知道我的桑葚酒會不會完美蛻變,更加好喝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釀酒這件事還需要多多實踐,多多總結,知行統一。下一次自釀桑葚酒估計是明年春天了,不過葡萄快熟了,是不是可以先釀葡萄酒呢?
掃一掃添加微信,我們一起釀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