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糑怎么做好吃又簡單有視頻(蝦籺的做法和材料)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朱長振
核心提示:又是一年挖蒜季,成百上千的蒜農開始了年復一年的挖蒜之旅。一顆大蒜,牽動著千家萬戶的餐桌,今年大蒜收成咋樣?蒜價高低?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深入蒜鄉杞縣,陪蒜農一起下田挖蒜,體驗蒜農挖蒜的艱辛與快樂,深入了解蒜價高低的前因后果。
凌晨起床 趁露挖蒜
凌晨5點,豫東開封杞縣高陽鎮常賽村的雄雞開始啼鳴,此起彼伏。
住在村東頭西后街47號的張文杰悄悄爬起床,洗臉刷牙。聽到動靜的婆婆也隨之起了床,開始準備早餐,簡單喝了幾口糑,再吃兩個饅頭,張文杰騎上電動車帶著婆婆開始趕往蒜地。
因為頭一天晚上喝了不少酒,張文杰的丈夫還在熟睡,婆媳倆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夏季的晨霧中。
蒜地離家并不遠,十多分鐘后,婆媳倆的電動車停在了村子西北部那一大片蒜地中,雖然天剛蒙蒙亮,但蒜地里已經到處晃動著挖蒜人的身影,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還有用挖蒜機挖的。
從電動車后備箱中取出挖蒜必備的蒜鏟,再把一個自制的小板凳綁在屁股上,婆媳倆開始并排挖蒜,左手抓住蒜把,右手隨之一鏟下去,一棵完整的蒜便被挖了出來,一、二、三、四、五,差不多五鏟下去,左手的一把蒜在張文杰手中輕輕一抖,便被整齊地擺放在腳邊。
這是5月23日極為平常的一天,太陽漸漸升起,氣溫也隨之升高,因為杞縣剛剛下過一場雨,蒜地里還有些濕滑,張文杰的丈夫開著電動三輪車也來加入了撥蒜隊伍。
麥熟一晌 蒜要緊撥
看丈夫也來到了蒜地,張文杰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趕緊問他:“給你留的飯吃了沒?就知道喝酒,不知道閑忙”。
張文杰家今年種了六畝蒜,收成不錯,按照今年的行情,收入可觀:“前幾年因為疫情,種的蒜都沒賣上好價錢,今年村里好多鄰居都又改種小麥了,種蒜太費事了,先要扯溥膜,還要打藥,又要撥蒜苔,蒜熟了,又得趕緊挖,挖得晚了,蒜瓣一干,容易開,蒜瓣一散,就賣不上價了”,張文杰一邊手不停地撥著蒜,一邊給記者講著種蒜的種種艱辛與繁忙。
兩天前,張文杰家請了全村的十幾名婦女來地里撥蒜,管吃不管住,撥一畝蒜1200元。那一天領頭的召集大家凌晨4點就來地里了,大家一字排開,比著看誰挖得又快又好,大家都是挖蒜的老手,好多都是跟張文杰一樣從小就是挖著蒜長大的,大家都是看誰家的蒜熟了,一家人挖不及,就一起來幫著挖,雖然是包工,但大家都相互幫忙,所以挖得都很賣力,沒誰會偷懶。
大塊地的蒜挖完以后,張文杰急著想把剩余這一畝多挖完,然后還要回同村的娘家幫著挖兩天,娘家今年種了十多畝蒜,肯定忙不過來。幫娘家的蒜挖完,她還想著加入村里的挖蒜隊:“一年也就這幾天都掙高工資,干一天,能掙好幾百呢”,張文杰抬頭朝丈夫喊著:“把挖蒜機開過來吧,中間這一片用機器吧,快”。
烈日下的午餐 饅頭就開水
中午的太陽開始毒辣,戴著口罩的張文杰又套上了頭套和帽子,再有一天,今年的蒜就可以全部挖完了,為了不耽誤時間,中午的飯就在蒜地里吃了,丈夫騎三輪車去鎮上買了幾樣小菜和鏝頭,又回家掂來了開水,一家三口就坐在地頭的一棵柏樹樹蔭下開吃。
午飯也就吃了十多分鐘,張文杰與婆婆就又急著下到蒜地,下午主要是剪蒜,提前就磨得鋒利的剪刀在張文杰手翻飛,一顆蒜瞬間在她手中像變魔術一樣被剪掉了蒜胡子和蒜把,身上泥土也隨之不知去了哪里,一排溜潔白干凈的大蒜在張文杰的身邊越堆越多:“剪蒜要穩準狠,手、眼、剪要配合得當,弄不好指頭都剪掉了,你還是撿蒜吧,剪蒜危險”,張文杰勸說著想要試著剪蒜的記者。
滿載而歸 孩子們的學費有著落了
夕陽西下,蒜地里忙碌的人群開始魯魯續續收工回家,婆婆先回家做晚飯,張文杰與丈夫配合默契地往車上裝著成袋的大蒜,一袋大蒜差不多20公斤,張文杰輕松地舉過頭,拋到車頂。
坐在滿載大蒜的車上,晚風吹著頭發,張文杰掏出手機一邊刷著短視頻,一邊與田間地頭的鄉鄰們打著招呼:“看不見了,該回家了,后天吧,后天咱們一起去南地挖蒜吧,給領隊的先說一聲”。
一進院門,顧不得卸蒜,張文杰就趕緊在水管下洗臉洗手,照鏡子:“累死了”。
兩個孩子都送到縣城上了封閉學校,兩周回來一次:“上封閉學校一來是省事,不用天天接送了,再者能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就是學費有點貴,一年要兩萬多呢,再苦再累都不怕,只要孩子們能把學上好,將來有出息,比啥都強”,洗去一身勞累的張文杰一提起孩子,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
記者手記:種蒜就像 今年蒜(算)是贏了
本來是去采訪杞縣大蒜節的,因為種種原因,中斷了三年的大蒜節今年重又召開,杞縣從縣委書記到蒜農都十分重視,大禮堂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報的蒜商及媒體代表在聆聽著各級領導的發言: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杞縣大蒜年貯藏能力超100萬噸,年加工能力達40萬噸,蒜片、蒜米、蒜粉、黑蒜、腌制蒜等系列產品遠銷韓國、美國、中東、歐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評為“國家級出口大蒜質量安全示范區”。
禮堂外的廣場上,蒜王爭霸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采訪結束,我找到一名村支書,讓他給介紹一位能干的蒜農,我跟著體驗挖蒜。通過一天多的體驗式采訪,我知道了蒜農的種蒜的不易,以及他們種蒜像一樣,首先是收成,這要和天氣、肥料、技術等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每一年的蒜價就像過山車一樣,一年一個價,有時種一季蒜辛苦一年還要賠錢,今年算是好多年不遇的,不僅風調雨順,大蒜產量穩定,更得要的是,今年蒜價一直攀升,從剛開始的每500克一元多一直漲到現在的每500克二元多,越是這樣,蒜農越是不愿意過早賣蒜,好多蒜農都把蒜晾曬起來,準備賣干蒜,到時候蒜價可能會更高,今年蒜(算)是贏了。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孟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