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相克食物中毒、雞骨草正常多久喝一次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煎雞蛋、炒雞蛋、水煮蛋、蛋炒飯……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
然而,最近總聽人說“雞蛋膽固醇高,吃了容易引發心臟病”、“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一天不能吃超過1個雞蛋”……
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超市選購雞蛋時,蛋殼顏色深的往往賣的更好,價格也更貴。
顏色偏白的雞蛋一般只要10~20元一盒,而顏色深的可能要賣到50元以上甚至更貴。
大多數人認為蛋殼顏色越深雞蛋越有營養。
但事實并非如此!
20世紀70年代, 科學家們對108種蛋類的蛋殼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發現:
出現在蛋殼里的色素其實只有3種——原卟啉、膽綠素、以及膽綠素的金屬螯合物。
這三種色素的功能就像色彩三原色一樣, 通過色素的不同組合, 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顏色各異的雞蛋。
原卟啉主要負責產生黃色、粉紅色和棕色蛋殼,膽綠素則產生藍色及綠色的蛋殼。
我們之所以看到蛋殼會有不同的顏色, 主要還是因為蛋殼中的色素不一樣。
這個還得從雞蛋的形成過程說起。
首先是母雞的卵巢產生卵細胞, 卵細胞成熟后形成蛋黃。
接著進入輸卵管,在輸卵管的膨大部被濃蛋白和稀蛋白包裹, 形成我們所說的蛋清 (蛋白) 。
再然后才會進入子宮形成蛋殼,最后被“刷”上一層顏色。
所以,早在蛋殼形成之前,蛋黃、蛋白就已經“生產完成” 了。
這也是為什么說,無論蛋殼顏色“發紅”還是“發白”,雞蛋的營養成分都不受影響。
類似的道理,從蛋黃顏色判斷雞蛋的營養價值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蛋黃顏色深淺只能體現出雞蛋的色素差異。
蛋黃顏色主要受葉黃素影響,但葉黃素的營養價值微乎其微。
蛋黃顏色深很可能是母雞的飼料中添加了葉黃素。
從營養上來看,土雞蛋和籠養雞蛋總體上差別不大。
土雞蛋的蛋白質、膽固醇含量較籠養雞蛋高,但籠養雞蛋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含量要高于土雞蛋。
所以說,兩者很難說哪個更好。
從安全性角度來看,土雞蛋還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土雞是指散養的,主要以蟲子、蔬菜和野草為食的雞。
散養的土雞因為自由跑動,更容易誤食被農藥污染的食物,也更容易感染病毒。
有些人覺得土雞蛋更好吃,可能是因為土雞吃食的因素,使得土雞蛋中含有一些風味物質。
補鈣食物那么多,你卻只盯著雞蛋殼?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不溶性鈣。
想靠胃酸和它反應補鈣就別想了,你吃一肚子雞蛋殼可能都不如來一粒鈣片。
且蛋殼很難完全滅菌,顆粒大、雜質較多,品質也無法保證。
小妙不建議大家食用雞蛋殼補鈣哦。
很多人吃雞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黃,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雞蛋的大部分營養都在蛋黃中。
包括有益于視力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有益于預防慢性病的卵磷脂、甜菜堿,大部分的維生素,鈣、鐵、磷等礦物質。
如果吃雞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黃,就太浪費了。
正確的做法是吃全蛋,均衡營養,全面攝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是比較合適的。
因為雞蛋黃中的膽固醇較多,1個就能滿足人體每天對膽固醇的需求量。
但對于血脂、膽固醇等指標正常的人來說,一天吃兩三個雞蛋并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不存在所說的吸收不了。
雞蛋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的營養元素,且鈉含量低、嘌呤也低,即便是高血壓、高尿酸患者,每天吃1個也沒問題。
不過膽囊炎患者是需要控制雞蛋攝入的。
膽囊炎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膽固醇攝入,可以多吃點蛋白,蛋黃還是少吃為好。
蒸雞蛋、煮雞蛋、炒雞蛋、煎雞蛋……
五花八門的雞蛋做法,到底怎么吃才更有營養呢?
答案是…
帶殼水煮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曾根據各種研究與實驗數據,列出3個有益健康的雞蛋吃法排行榜。
其中,水煮蛋在各營養榜單上均居榜首。
原因是水煮蛋烹飪溫度低、不加油,營養保存最好。
從市場買回來的雞蛋,蛋殼表面常常會沾上雞的糞便和羽毛。
很多人覺得臟,往往會先清洗一下再放進冰箱。
但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更不衛生!
雞蛋殼表面覆蓋有一層天然的保護膜,能夠防止細菌進入雞蛋中,也能使雞蛋保持初始狀態。
用清水清洗后,保護膜消失,外面的細菌就很容易進入雞蛋中。
不僅使雞蛋更易變質,還可能感染沙門氏菌。
如果誤食了感染沙門氏菌的雞蛋,蛋又沒有完全煮熟的話,就會引發中毒。
出現發燒、腹瀉、腹部痙攣,嚴重的話甚至威脅生命。
造成雞蛋黃有綠膜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雞蛋煮的時間太久了!
長時間加熱,雞蛋中的成分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一種綠色的物質。
視覺上看,就像是覆蓋了一層綠膜。
這種物質很微量,對健康沒啥影響,不用過于擔心。
如果不想吃這種“綠膜”雞蛋,記得別煮太久就好啦。
通常雞蛋煮10分鐘左右就足夠了。
雞蛋過敏在兒童中較為常見。一項針對中國3~12歲兒童的研究數據表明:
我國8.4%的兒童存在食物過敏,其中對雞蛋過敏的人數最多。
雞蛋過敏的人平時要注意看食品標簽,如果有雞蛋成分最好不要買。
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
每天最好只吃一個雞蛋,多吃會增加患心臟疾病的幾率。
原因是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
這項研究引發了新一輪如何吃雞蛋才更健康的爭議。
關于雞蛋中的膽固醇會誘發心臟疾病并無直接證據。
相反,2013年《英國醫學雜志》針對300萬成年人的研究中,并沒有發現多吃雞蛋對人體有健康影響。
在2015年到2020年《美國人膳食指南》中,也刪除了對成人每日膽固醇攝入量的限制。
實際上,人類每天都會制造1000mg-2000mg左右的膽固醇。相對來說,從膳食攝入的比例很低(20%)。
并且,人體本身具有調節膽固醇水平的能力:
當你吃得多了,身體就會少制造一些;當你吃得少了,身體就會多制造一些。
因此,不必擔心多吃雞蛋會誘發心臟病。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怎么說,什么東西都不應吃太多,雞蛋當然也不例外。
有傳聞說:“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影響雞蛋的營養吸收。雞蛋和豆漿不能一起吃”。
這種擔心完全不必有。
只要豆漿充分煮開,胰蛋白酶抑制物活性就會被破壞,不會影響營養吸收。
以后吃早餐還是可以放心大膽的雞蛋配豆漿。
不過,不建議把生雞蛋打入熱豆漿中喝哦,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
大家平時在選購雞蛋時,可以先看一下雞蛋的外觀。
新鮮雞蛋的外殼通常比較粗糙,殼上有一層霜狀粉末,細看有許多細孔。
用力搖晃不會有液體流動的感覺。敲開后,蛋白與蛋黃的界限也很分明。
你喜歡吃雞蛋嗎?關于雞蛋還有哪些疑問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參考文獻:
[1] 白建, 李強. 笨雞蛋與籠養雞蛋營養成分含量的比較研究[J]. 家禽科學, 2012(1):9-11.
[2] 張峰, 李保普, 張新同, et al. 影響雞蛋蛋殼顏色變化的因素[J]. 中國家禽, 2006, 28(1):27-27.
[3] 辛豐. 雞蛋蛋黃顏色淺的原因與調節措施[J]. 豬業觀察, 2006(14):32-32.
[4] 陳寅. 牛奶、雞蛋過敏原的鑒定、純化及應用研究[D]. 天津醫科大學.
[5] 李艷鳴. 蛋殼打粉能補鈣嗎[J]. 家庭醫學(8):63-63.
關注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