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大g最貴的一款_奔馳大g最貴的一款叫什么
內容版權歸屬于本文作者:史楠
對于梅賽德斯-奔馳與Virgil Abloh的重磅合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猜測與憧憬。最終,這款史無前例的大G通過奔馳的官方數字平臺面世,以一種出人意料的面貌鶴立于眾人的猜測。其坊間的反饋與電影《信條》的觀后感極為類似:挺高級……但沒看懂……為此,我整理了一些坊間疑問,并挖掘了一些幕后故事,希望看過這篇文章,能讓你對這一無二的奔馳G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疑問1:為什么是Virgil Abloh?
近年來嶄露頭角的優秀設計師很多,但沒有人能像Abloh這樣擅長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梅賽德斯-奔馳找到Virgil Abloh,無疑是一次成功而精準的市場營銷。作為全球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藝術時尚設計師,Abloh卻是正兒八經的理工科出身——他在取得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土木工程學位之后,又攻下了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大學 (IIT) 建筑學碩士學位。
相比其他設計師,Virgil Abloh更關注結構、肌理等更本質的設計元素。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Virgil Abloh非常擅長“編輯”:給他一件產品,他能通過歷史和當代的語境來解構重組這個產品的敘事手法,使它們成為“一種發生在當下的藝術行為”——Nike、Evian、Ikea和Vitra等品牌均因Virgil Abloh的聯名創作而獲益非凡,他不僅讓產品本身變得更有藝術價值,更而且為品牌帶來了年輕一代的密切關注。畢竟得年輕人者,才能得未來的天下。
疑問2: 為什么是奔馳G?
我最初以為這次聯名是為G350的上市預熱,但后來發現2.0T大G專供中國,用這種全球化品牌的聯名來預熱,有些大材小用了。后來才知道,整個項目的兩位主角Abloh和Wagener都是奔馳G的死忠粉。眾所周知,G是奔馳1979年推出的一款功能強大的越野車,最初設計用于軍事用途,民用化之后才逐漸作為豪華車而受到歡迎。今天,奔馳G的形象完全是一臺徹頭徹尾的豪華機器,車主們的第一個標簽就是:富有,而這個市場正是Wagener和奔馳所感興趣的。
Wagener承認,奔馳G就是一款城市奢侈品,只有少數人能開著它上路。對于奢侈品,真正打動消費者的與其說功能,不如說是消費這款產品和品牌的感覺,而這一切都始于奔馳G的輪廓——完全超脫于車流中其他車型的獨特輪廓。在Wagener眼中,這種類似方盒子的輪廓代表著保護和安全,因此奔馳G受到許多女性顧客的青睞:坐得高,感到有保護,感覺所向披靡——這就是奔馳G的魔力。由于Abloh和Wagener都是奔馳G的資深車主,且開的都是梅賽德斯-AMG G 63車型,所以這次合作的主角是誰,其實早已經寫進劇本了。
疑問3:為什么采用低趴的賽車設計?
Virgil Abloh認為:“汽車的本質就是快”。但從 4x4 到 Landaulet,奔馳G級雖然已推出過很多衍生版本,卻從來沒有出品過賽車,所以對于Wagener和Abloh而言……這是一次彌補遺憾的絕佳機會。十年前,我第一次試駕奔馳G55,第一眼,渺小的我還以為這臺方方正正的奔馳是個越野車、甚至工程車。但踩下油門,它的速度又遠超我的想像……更快、更猛、更上癮。所以奔馳G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喚起了人們對于速度、力量的崇拜,而速度與力量的終極天堂,正是賽道。于是,打造一款G級賽車的想法,變得非常順理成章且合乎邏輯。
最終的作品如你所見,頗有美國Hot Rod的風范——經典的車身低矮而寬闊,加寬的輪拱用來容納超寬的光頭賽車輪胎。除擋風玻璃外,所有窗戶玻璃均被拆除,并用賽車安全網代替。車內被大刀闊斧地改造,幾乎所有和舒適豪華有關的鑲板和襯墊都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涂有淡藍色的防滾架、奔馳AMG One超方向盤、DTM賽車座椅、五點式賽車安全帶和以及功能極為簡化的儀表板。你們肯定都在猜這車究竟有多快。抱歉,讓大家失望了,它并不是一臺真刀的原型車,因此并沒有裝配發動機。
疑問4:涂裝為何如此性冷淡?
這臺車所采用的Filter Grey涂裝其實大有來頭,部分區域的車漆經過手工打磨,既呈現出了Abloh所追求的歷史感,又傳遞出了Wagener所崇尚的奢侈品屬性。
安全部件和主要賽車元素采用淡藍色和亮紅色突出,這些亮色調構建了新的色彩組合,與未經裝飾的車內形成鮮明對比。
全車的灰色涂裝在不同區域被工人仔細打磨,以展現出車漆的不同層次。 Abloh解釋說:“這是沿襲了傳統的奢侈理念,以手工精加工的方式,讓產品表面刻意顯露殘破的舊物感。” 這不僅是一種涂裝,也是奔馳開發的一種噴涂技術,為此,Wagener感到非常自豪:“這個涂裝很好地暗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奔馳G大部分是在奧地利的工廠內手工組裝的。”
疑問5:這個作品究竟想表達什么?
藝術與設計最大的不同,前者以滿足自我表達為目的,后者以滿足商業需求為目的。所以能不能看懂這臺車,關鍵是感受它所表達的東西。拋棄了奢華的拋光部件和精致無暇的美學,轉而追求原始、自然且更加真實可靠的風格,Wagener與Abloh一起研究的,是如何以旁觀者的視角看待梅賽德斯-奔馳的設計。最終,不經修飾的制造方法,略有瑕疵的手工制作,反而使其更顯獨特。這也揭露了此作品的終極命題:我們長久以來所熟知、追逐的豪華與奢侈,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豪華與奢侈?我們長久以來認為的美,又是不是真正的美?
9月14日將在蘇富比進行拍賣的1: 3復制品
疑問6: 這次合作的意義何在?
盡管年輕一代在消費主義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對時尚和奢侈品趨之若鶩,但他們擁有資產(例如汽車)的欲望卻越來越低。Abloh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人并不認為汽車是一種奢侈品或時尚單品。上一代人沉浸在梅賽德斯-奔馳的豪華與優雅中,但是年輕一代則需要重新了解奔馳這個品牌及其追求的豪華觀念。如果問街上的年輕人,他們會意識到時尚單品或是奢侈品的設計可能源自包、褲子、鞋子、襯衫或其他東西,但他們不會把時尚和奢侈與汽車的設計聯系到一起。梅賽德斯-奔馳希望以Abloh的創造力,影響年輕人對于奢侈以及時尚的看法,甚至突破人們對于奢侈品的定義。最終的作品與以往豪華SUV的陳詞濫調完全相反,奢侈不再是真皮、木頭與金屬的堆砌,而是完全擺脫于當代潮流的超前設計。
通過這件作品,在所有汽車廠商、媒體都在追逐真皮、實木、金屬、氛圍燈和屏幕組合的豪華時,Wagener和他的設計團隊有機會考慮未來的梅賽德斯-奔馳如何獲得年輕人的青睞,要引領什么樣的豪華。
整個項目發生在全球氣候異常,疫情大流行,經濟衰退和民權起義的大環境下,對于Wagener而言,這臺車是跳脫出現有的品牌框架,一次全新設計風格的嘗試。對于Abloh而言,這臺車能夠給予更多的人以改變自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這個項目的成敗已經遠遠超出個人與品牌的成就,而是關乎如此不同的我們應該如何相互聯系、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