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電視劇在線觀看(苦菜花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免費)
1965年,一部電影《苦菜花》一經播放,大獲好評。
隨著劇的熱播,劇中飾演“娟子”的演員楊雅琴一夜爆紅。
憑借此角,她成為了“八一廠當紅花旦”之一,觀眾們都期待她帶來更多的作品。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她卻在巔峰時期選擇退隱結婚。
原本以為這段婚姻可以相伴到老,可二人卻還是分開了。
隨后,楊雅琴又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只是這段婚姻最后也以失敗告終。
被情所困的她,陷入悲痛當中無法自拔。
1997年,53歲的楊雅琴因病去世,
葬禮上,她的兩任丈夫都拒絕出席。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
1944年,楊雅琴出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個普通的家庭里。
一家6口人都住在一個狹小昏暗的土坯房里。
爸爸媽媽上班時,哥哥姐姐就負責照看楊雅琴。
楊雅琴兩歲這年,母親不幸離世。
在她的記憶中,根本沒有母親的模樣。
母親去世后,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父親的肩膀上。
父親早上6點出門,晚上8點多回家,一天在家的時間也就幾個小時,
是既當爹又當媽。
幾年后,父親身體不堪重負去世了。
此時,楊雅琴只有7歲。
從此刻起,哥哥姐姐充當起了爸爸媽媽的角色。
雖然他們沒有上過學習,但哥哥很早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的幾個新字都會開心一天。
所以楊雅琴在哥哥的影響下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在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她進入學校上學。
楊雅琴深知哥哥姐姐的不易,在學校里非常努力地學習,成績十分優異。
按理說,像她這樣三好學生身邊一定有很多朋友。
恰恰相反,楊雅琴都是一個人,她總給人一種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感覺。
也難怪,畢竟父母的去世是她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悲痛。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但只要積極面對生活不放棄,總會有明朗的一天。
1959年,楊雅琴得知話劇團在招募演員,有無經驗均可。
想著能有一份貼補家用的工作,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
看到其他人個個都身懷絕技,她篤定自己一定不會被錄取。
當時她穿著縫著補丁的衣服,鞋子盡管刷得很干凈,但從鞋底極薄的厚度可以看出穿了很久,
若是踩在石頭上一定會硌腳。
即使沒有華麗衣服包裝,但楊雅琴卻憑借一雙宛如黑色寶石般透亮,如清泉般純潔的眼睛吸引了考官。
她成為了話劇團的一員,只不過是負責后勤保障部門的倉庫保管員。
盡管如此,這也讓楊雅琴接觸到了表演。
有份工作已經很不容易,楊雅琴沒有一絲抱怨,踏踏實實地最好分內的事。
閑暇時刻,她會到排練廳觀看其他演員的表演。
看著他們穿上服裝后,在舞臺上時而淡定自若,時而欣喜若狂,讓她無比著迷。
私底下,楊雅琴幻想著自己登臺的模樣,手部不自覺地模仿起來。
念頭有時很神奇。
1961年,《戰》的導演到楊雅琴所在的劇團選擇演。
原本身為管理員的她根本不再考慮內。
有一天,她正在舞臺上收拾道具。
恰巧,劇組負責選角的導演閑逛時也到了演出廳,
遠遠地就看見一個身材纖細,個頭高挑的女生。
在看不到樣貌的情況下,導演就已經認定是個美麗的姑娘。
當導演看見楊雅琴后,他露出了滿意的笑,這就是要她要找的人。
陰差陽錯,17歲的楊雅琴拍攝了自己第一部劇。
《地道戰》中的女民兵,英姿颯爽中帶著幾分溫柔,堅韌頑強的性格,深得觀眾喜愛。
憑借這個角色,楊雅琴在演藝圈小有名氣。
回到劇團后,她開始到表演課上蹭課,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下雨天出去跑200米進屋的狀態是怎樣的,炎炎夏日干完活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在她刻苦地學習和練習下,迎來了事業的巔峰期。
1965年,小說《苦菜花》將被拍成電影,
籌拍階段最重要環節之一,就是演員的選定。
為了符合人物形象,劇中“娟子”一角需要找個山東本地的演員出演。
于是,劇組派人到山東各劇團里選人。
一段時間后,卻沒有人找到適合的人選。
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到了楊雅琴的劇團。
聽到有人到劇團選角,楊雅琴積極地參加了試戲,并成為了幸運兒。
進入劇團后,她被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減肥。
為此,她一天只吃兩頓飯,爬步10公里,直到體力不支才肯休息。
努力沒有白費,體重在很短時間里減了很多。
本想著可以順利完成拍攝,可卻一直進入不了狀態。
她只好整天待在劇組搭設的場景中,腦海中出現劇本中的場景,時刻保持著角色的感覺。
每一個鏡頭的拍攝,她都要對著鏡子反復幾十遍,直到滿意為止。
只要能拍攝好的效果,楊雅琴什么都可以做到,再辛苦都無所謂。
付出總是有回報,此劇播出后,她成為了當紅女星。
同年,她被調入到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成為了正式演員。
隨后,她又出演了多部電影,成為了八一廠的當紅花旦。
事業蒸蒸日上時,楊雅琴遇到了浪漫的愛情。
楊雅琴爆紅后,身邊很多人開始給她介紹對象。
為此,她也并沒有拒絕。
從小就沒有父母陪伴的她,十分渴望有個人陪在身邊對自己噓寒問暖。
見過幾個人后,楊雅琴都沒有相中的男生。
或許是太執著了,她決定順其自然。
也就是在此時,她遇到了一位根正苗紅,身材健碩的警衛員。
二人幾乎是一見鐘情,很快便確定了情侶關系。
在交往中,楊雅琴會因為男友的一件事情便跑到他身邊,
發工資后,除了往家里寄錢,幾乎都花在了男友身上。
在這段戀愛中,她并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男友怕她在拍戲中受傷,提前買好藥膏讓她帶著,
下班時,男友都會在劇團的門口接她。
二人感情越發濃烈,楊雅琴決定嫁給男友。
婚后不久,她便生下了屬于二人的小公主,取名楊小潔。
女兒的出生給家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歡樂,可卻有個很現實的問題需要面對。
誰在家帶孩子?
楊雅琴是個思想很傳統的人,在她看來,女子在家相夫教子是份責任,
況且,她不想讓丈夫背上“軟飯男”的名字,
于是,她決定放棄當紅事業做丈夫背后的女人。
當她將這個決定告訴哥哥姐姐時,卻遭到了反對,
大家更希望她可以找到兩者的平衡點,即便是辛苦一點。
可是,楊雅琴卻覺得一心不可二用。
回歸家庭后,她每天就是去菜市場買菜,帶著女兒去公園里玩,
晚上最好飯后,時不時地把頭往窗外看,
見到丈夫的身影后,她便讓女兒去拿碗筷,準備吃飯。
有一次,丈夫休息,楊雅琴準備了做餛飩的食材,
他們兩個人坐在靠窗戶的桌子前,一個人搟皮,一個人負責包,
不一會的時間,二人就包好了一篦子。
正在就時,女兒也放學回家。
一家三口吃著餛飩,黃昏時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他們的臉上,
楊雅琴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然而誰也沒想到,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
自此楊雅琴放棄工作后,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都是丈夫。
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拮據,楊雅琴會把一份錢拆成三份來用。
久而久之,丈夫的心里有些不平衡,
嫌棄楊雅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
起初,楊雅琴并不在意,只覺得是丈夫壓力太大,偶爾發泄一下情緒。
可后來,丈夫總是提起這件事,她想干個什么幾乎都沒有得到準許過。
無奈之下,楊雅琴選擇了離婚。
在那個思想仍然保守的年代,離婚是件很罕見的事情,
楊雅琴帶著女兒生活可謂是處處碰壁。
盡管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她卻仍然一直朝前看,
女主演不了,她就去演配角,再小的角色都不嫌棄。
直到1974年,她被李文華導演選中出演了《偵察兵》。
憑借這部劇,楊雅琴重回到了觀眾的視線。
隨后,她的事業再次回到巔峰時刻。
觀眾們對她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她能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誰承想,楊雅琴又因為愛情放棄事業。
楊雅琴這回認識的是個香港人,對方是她的忠實粉絲。
為了追求到女神,房先生每天不間斷地往劇團里給楊雅琴送禮物。
有手表,有鮮花,有首飾,只要是小女生可能喜歡的送了個遍。
劇團的女同事都很羨慕楊雅琴,說:“這么舍得的男人去哪找?還不趕緊同意”。
此時,楊雅琴并不是一個人,她需要考慮到女兒的感受,
因此,她決定和房先生談一談。
二人約在一個小飯館里,對方開心的嘴巴都要咧到耳后,
楊雅琴開門見山地說:“我有一個孩子,要是追求我就必須接受我的女兒”。
原本她以為對方會說算了,可沒想到,房先生表示自己根本不在意。
在日常交往中,房先生對孩子非常有耐心,二人相處得十分愉快。
此時,楊雅琴放下心中的顧慮,同意和房先生交往。
時間久后,楊雅琴再次淪陷到愛情中無法自拔。
甚至再一次放下當紅事業,跟著對方去了香港。
此時,楊雅琴已經40歲了。
她本以為,即便是到了一個不熟悉的地方,
憑借努力也依舊可以闖出一片天。
可是香港的影視圈競爭很強烈,年齡上好不占優勢的她,甚至連試戲的機會都沒有。
再加上語言的障礙,她即便是表演出色,也因交流有問題被刷掉。
楊雅琴的事業自從到香港后,就處于低谷的狀態。
為事業苦惱的她,只能找丈夫傾訴,
可丈夫卻總是十天半個月的不在家,問起就是在忙工作。
得到就不懂得珍惜,丈夫的態度讓楊雅琴感到痛心。
可是為了女兒,她還是選擇了忍。
浪子回頭的案例很多,楊雅琴選擇相信丈夫終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邊。
在這期間,她總是一個人獨守空房,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好不容易把丈夫盼望回來了,沒說兩句話,二人就爭吵起來。
終于,這樣的日子楊雅琴再也受不了了。
1996年,楊雅琴結束了12年的香港生活,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楊雅琴的生活更加糟糕。
再次離婚,對她的打擊太大了,
那段時間,她就像是個沒有任何靈魂的軀殼,
吃飯只是維持生命,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借酒消愁。
好友勸她出去工作,但她絲毫提不起興致。
長時間的不規律,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甚至出現了痰中帶血的現象。
其實,楊雅琴對這個結果有心理準備,
但她卻沒想到會這么嚴重。
有一次,她在家里準備做飯,
可還沒等她走到廚房,身體就傳來一陣疼痛,
幾秒鐘的時間,她就滿頭大汗,無力地癱坐在地上。
以前也有過這種感覺,可也就是一陣,這次的狀況太嚴重了。
為此,楊雅琴到醫院做了相關的檢查,
報告顯示,她得了肺癌。
原本情緒就不好的她,這下更加地失去了斗志。
一開始,她并沒有選擇接受治療,甚至瞞著所有的人。
幾年的抽煙,讓她早就無法戒,或許活在當下是她覺得唯一能抓住的。
于是,她不聽家人的勸阻,依舊我行我素,不加克制。
直到有一次,楊雅琴的姐姐到家里看望她。
當時的楊雅琴特意化了妝,涂了個鮮艷的大紅色口紅。
姐姐看到她精神抖擻的樣子,心里很欣慰,
自己一手帶大的妹妹終于走出情傷。
姐姐拿出媽媽的模樣,開始幫楊雅琴收拾屋子,
從客廳到書房,再到臥室每個房間都打掃得十分仔細。
姐姐看到楊雅琴隨意扔到沙發上的衣服,便拿了個大盆子接上水準備洗。
遇到有口袋的兜時,姐姐會下意識地掏一下有沒有東西。
而就在這時,姐姐看到了楊雅琴的檢查報告。
面對姐姐的質問,她還是堅定不去醫院。
作為家人,姐姐怎么能見死不救,她叫來了家里的所有人勸楊雅琴。
可是一意孤行的她,沒有一絲動搖。
眼見勸不動,哥哥對楊雅琴說:“我們兄弟姐妹從小就沒有父母,孤獨和無助伴隨著我們,難道你也想讓小潔也跟咱們一樣嗎?”
想到女兒,楊雅琴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到。
自從和第一任丈夫離婚,女兒就一直和她相依為命,
若是她走了,女兒豈不是孤身一人。
同年底,楊雅琴在北京醫院接受了治療。
她每天都在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由于吃藥,輸液,她烏黑靚麗的長發都掉光了,
白皙有光澤的皮膚,也變得蠟黃粗糙。
這段時間,哥哥姐姐輪流在醫院照顧她,
姐姐做她最喜歡吃的豆沙包,盡管吃完不一會會吐出來,
但姐姐依舊換著花樣給她做飯。
哥哥會坐在她的床邊,二人回想著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那個時候雖然窮,可一家人的心牢牢地綁在一起。
在家人的陪伴下,楊雅琴選擇了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當天,她眼含熱淚地抓住女兒的手,
千言萬語的話都說不出口,最后只匯成了一句:“媽媽要是不在了,你要堅強地活下去”。
手術室外面,女兒站起來又坐下,心中無比的焦慮和不安。
幾個小時后,醫生表示手術很成功,楊雅琴隨即被推出來。
一家人焦急的心終于平靜了下來。
在這場手術中,楊雅琴被摘除了兩片肺葉。
出院后,女兒一直細心地照顧她,陪著她一起做康復訓練。
原本大家以為,雖然楊雅琴身體狀態不如正常人,但好歹也能維持生命。
可沒想到,她卻突然離開了人世。
1997年,楊雅琴因病去世,享年53歲。
在她的葬禮上,女兒哭得泣不成聲,幾度腿軟需要人攙扶。
楊雅琴生前的好友,也都紛紛趕到現場送她最好一程。
可是,楊雅琴的兩任丈夫卻一個都沒有出現。
在母親去世的那一刻,楊小潔就通知了父親,可父親卻找借口拒絕了參加。
楊雅琴的第二任丈夫,同樣也拒絕了參加。
他們不參加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楊雅琴作為我國在影視行業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為的演員之一,
實力受到了大家的認可。
可誰也不承想,她的一生卻如此坎坷。
兒時沒有父母陪伴的她,十分渴望有人呵護她,
她把這種期許放到了愛情里。
楊雅琴的侄子是八一制片廠的導演楊軍,他曾說:“姑姑根本不在乎錢財,她的一生都在追求愛情”。
能夠甘愿放棄事業,放棄榮華,義無反顧選擇愛情的人值得佩服,
可對方若不是真的愛你,一味地付出,可能會讓對方不重視自己,從而失去自我。
標注: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侵權請48小時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