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精靈smart值得買不;2023最建議買的女士車
曾經代表著輕奢和個性的精品小車,如甲殼蟲、MINI、smart等,相信在不少消費者心中都留下過幾分莫名的情愫。那時新能源浪潮尚未到來,人們為了彰顯自我價值,總會盡量避免那些“街車”的存在。于是這些靈巧輕快的小車就成為了穿梭在城市間的靚麗風景。可惜隨著消費觀念轉變、自身經營不善等種種因素,這些車型或隱退,或沒落。
而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讓不少燃油車市場的失意者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已經停產的奔馳smart品牌,也“觸電”得新生,并且還多了一個吉利品牌這個新合伙人。不可否認,smart搖身一變成為電動smart,確實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可要想成功在純電動小車市場中站穩腳,仍需一款強有力的產品做支撐。
作為smart品牌煥新后的首款量產產品,smart精靈#1在前段時間已經開啟預售,該車定位于純電動小型SUV,此次預售共帶來2款車型,預售價區間為19-23萬元。不同于奔馳之前的一手操辦,這次它主要負責造型設計上的工作,整車研發制造由吉利負責,平臺也換成了吉利的浩瀚SEA架構平臺。
smart精靈#1造型雖然依舊由奔馳團隊操刀設計,但其實已經看不出原來smart的設計痕跡了。在精致感和時尚性上展現出的造詣很高,但這種“斷層式”的風格割裂,容易讓消費者在全新smart身上找不到歸屬感。
整體車身輪廓較為柔和圓潤,之前的“炫酷”元素也被“呆萌”所取代。兩側是圓角三角形造型的大燈組,并由貫穿式燈帶相連接。車頭下部區域保留了梯形進氣格柵。車身側面線條較為簡潔,C柱的設計營造出懸浮式車頂的視覺效果。隱藏式門把手帶來不錯的科技感,而B柱的奔馳LOGO,則展現出該車的輕奢調性。車尾依舊是貫穿式尾燈設計,和前臉相呼應,凸顯層次感的下護板裝飾,進一步強化了該車柔和圓潤的設計風格。
而smart精靈#1在車身尺寸上的表現,充分表現出“長大后”應有的模樣,三圍分別是4270/1822/1636mm,軸距也達到了2750mm。曾經的微型車一躍成為比大眾ID.3還要大的存在,和緊湊型SUV MINI Countryman幾乎一致。尺寸的變大,讓smart精靈#1失去了曾經“小巧靈動”的屬性,但卻多出了更多的實用屬性。可對不少消費者而言,smart尺寸的變大,是丟失“靈魂”的表現。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曾表示過,小型純電動汽車市場在迎合汽車新四化發展機遇的同時,還需要在產品之上融入更多的智能化與科技化屬性以及獨特的品牌調性。這樣才能滿足當前年輕消費者多元化的用車需求。
雖然產品性價比的提升,讓smart精靈#1的受眾面得到擴展,對市場銷量有著很大幫助。但這種改變顯然會讓smart個性化的品牌形象,受到波及。有網友認為,當smart開始追求性價比的時候,也是變平庸的時候。而電動市場,不缺少平庸屬性的車型。
內飾其實沒有太大的驚喜,左右對稱式的布局,12.8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屏,奔馳同款的“懷擋”換擋撥桿等,雖然原創度很高,但從架構上很容易看到吉利的身影。
動力配置方面,smart精靈#1搭載的后置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最大功率200千瓦,峰值扭矩343牛·米,零百加速6.7s。而續航方面,該車搭載了容量為66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組,在CLTC工況下,低配車型續航里程535km,高配車型續航560km。快充模式下,10-80%充電時間可低于30分鐘。
時隔兩年,攜電歸來的smart,已經從之前的個性化“小玩具”成長為務實的“小伙子”。從產品表現上來看,smart精靈#1雖然沒到達到驚艷的效果,但在設計以及續航方面還是可以看到滿滿的誠意。19萬起的預售價,也并不算很高,畢竟有著奔馳品牌的號召力,再加上smart深厚的品牌底蘊,還是值這個價的。
但由于smart品牌的小眾性,再加上國產后,被調侃成是“吉利的換殼車”,其自身的輕奢屬性難免會有所折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和同價位的競品,尤其是同品牌調性的MINI純電動車競爭時,smart精靈#1極有可能會落于下風。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