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費率表2023,2023交強險收費明細表
備受關注的交強險2022年經營情況出爐。
7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同步發布交強險經營情況顯示,2022年交強險參保機動車數量3.37億輛,同比增長4.3%;其中參保汽車數量2.99億輛, 同比增長4.4%。
基本達到“盈虧平衡”
交強險全稱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自2006年7月開辦以來,已成為現在涉及面最廣、關注度最高的保險業務。2020年9月,交強險也在車險綜合改革中進行了改革,交強險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費率浮動系數浮動上限保持不變,浮動下限由-30%擴大到-50%,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加大。在改革后的首個經營年度即2021年,交強險承保虧損44億元。
2022年是車險綜合改革后第二個完整經營年度。保險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表示,通過持續降低管理成本以及費用支出,提高經營效益,2022年交強險承保虧損顯著降低,基本上達到“盈虧平衡”,交強險“不盈利不虧損”的經營原則得到鞏固。
數據顯示,2022年交強險提供保障金額67萬億元,同比增長4.4%;保費收入2465億元,同比增長3.8%;車均保費763元,同比下降0.5%。2022年,交強險立案件數3753萬件,同比減少9.6%;賠付成本1845億元,同比增加4.6%。管理與服務成本585億元,其中包括提取救助基金6億元;2022年交強險承保虧損22億元,分攤的投資收益53億元。
對于2023年交強險的發展趨勢,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徐霆代表工作組表示,預計保險保障功能加強、保險科技投入將加大,風險減量服務會提升。“綜合起來,我們認為2023年保險行業交強險賠付成本或將進一步上升,消費者也將獲得更多的保障和實惠。”
“消費者獲得的保障水平提高,保費負擔減少,改革紅利切實惠及廣大消費者,交強險已經進入并將長期處于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王玉祥說。
累計提取救助基金279億
2022年,保險行業交強險業務繼續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6億元。自救助基金制度實施以來,已累計提取279億元,充分履行保險行業社會責任。
王玉祥介紹,2022年,針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貨運物流企業,保險行業靈活運用交強險的制度機制,出臺了特定的支持政策,針對《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法》的工作要求,積極參與救助基金的受托管理,明確宣傳普及要求,確保救助基金提取充裕及時。
救助基金制度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一項制度,是交強險制度的補充,旨在保證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強險制度和侵權人得到賠償時,可以通過救助基金的救助,獲得及時搶救或者適當補償。
目前救助基金使用的情形有三種:一是搶救費用超過交強險責任限額,二是肇事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三是機動車肇事后逃逸。
統一人傷賠償標準后,賠付增加近30億
2022年,交強險有了明確的城鄉一體化賠償執行依據。最高法發布的《關于修訂的決定》,明確自2022年5月1日起全國使用統一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太保財險總經理助理武博表示,統一采用城鎮居民標準,改變城鄉不同身份居民人傷賠償差距較大的情況,更加充分地保護了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尤其是農村居民人傷的利益。不過,保險行業賠付成本也面臨上升壓力。
為確保行業經營穩定,2022年保險行業針對這項政策全國實施對保險業經營影響進行了測算,并在2023年進行了回溯分析。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行業賠付成本增加近30億元。同時,隨著政策統一,2023年交強險賠付成本受到這項政策的影響將進一步穩定。
制度機制進一步優化
2022年,交強險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優化。
保險業協會修訂發布新版交強險承保理賠實務,配合國家政策法規調整,明確消費者線上化投保要求、費率浮動依據以及人身損害賠償城鄉一體化賠償執行依據,要求保險公司為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及其親屬提供更加便捷服務。
保險行業在優化服務流程,增強服務質效等方面的系列舉措,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獲得感。
同時,行業及時發布電動摩托車承保實務。發布《電動摩托車承保實務(試行)》,將電動摩托車按功率和最高設計車速分為三檔,并與原有燃油摩托車的費率進行對應。
針對我國電動摩托車市場銷量快速增長的趨勢,重點關注消費者綠色出行保障需求,規范保險行業電動摩托車的承保流程和實務操作,梳理投保信息要點,便捷線上化服務流程,提升保險行業服務效率,增強消費者保險服務便利性,適應產業發展要求,助力我國電動摩托車產業和市場的良性發展。
責編:桂衍民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