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
來源:【讀特】
4月2日,在第二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期,這是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最佳實踐,也是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結果。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有十大趨勢。
一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接近1000萬輛;二是2023年L2級輔助駕駛將突破1000萬輛;三是“芯荒”等供應鏈緊張緩解,鋰電池材料價格將大幅回落;四是中國制造正在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五是國內主機廠及電池廠一超多強格局基本形成;六是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基本確立,鈉離子電池迎來商業化元年;七是新能源汽車扁線電機滲透率快速提升至50%,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規模化應用;八是燃料電池商用車規模化交付,換電重卡、電動輕卡等工業車輛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九是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中國方案逐步被認可,“4D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成為感知系統的重要支撐;十是結構性產能過剩凸顯,行業洗牌遠未結束。
在銷量方面,據悉,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688.7萬輛,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在900-1000萬輛之間,同比增長50%;2025年市場滲透率將超過60%,2030年有望突破2500萬輛。
方建華說,MCU等芯片短期緊缺的情況得到緩解,而BMS電源管理芯片、存算一體的AI芯片受制于先進制程和技術迭代,國內企業仍需加強自主創新。同時,隨著動力電池上下游產能釋放,鋰電池相關原材料,尤其是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及相關輔材的價格將大幅回落,目前電池級磷酸鋰價格基本為20萬元至30萬元/噸。
在市場方面,2023年開始,我國自主品牌占國內市場的份額有望從1/2上升至2/3,也有望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并逐漸占據全球市場的10%以上份額。在無人駕駛方面,安全是無人駕駛需要解決的核心課題,車路協同將跳出車的局限,將目光投向路端。
此外,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大約在1000到1200GWh,但目前包括電池廠、整車廠與其他跨界企業對外公布的產能規劃已達到4800GWh。過剩的都是落后產能,優質產能仍然稀缺。
方建華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有關政策退出、新能源和燃油車企輪番降價,整車企業將經歷一輪洗牌,未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超六成以上企業將面臨洗牌風險。
(原標題《銷量近千萬、“芯慌”將緩解、鋰電池價格回落,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十大趨勢》)
編輯 黃力雯 審讀 吳劍林 二審 張克 三審 董曉敏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雨萌 文/圖)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