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補的輪胎能用多久(火補輪胎一般能用多久)
在我國的服務業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某項服務被特定地方的商家做大做強,那么這個地名本身就是響當當的品牌名。
比如遍布大江南北的沙縣小吃、蘭州拉面、義烏百貨等等,無論你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這些充滿著直白地域元素的店招,就能立刻產生某種親切的感覺,哪怕自己之前從未光顧過這家門店。
實際上,輪胎服務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品牌”——陜西補胎。
開遍西部大地的“陜西補胎”
常在中西部跑運輸的司機幾乎都知道,陜西補胎,絕對是補胎這行的老字號。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種以“陜西”、“老陜”等名號的修車店開始在西部大地上鋪展開來,成為了跑長途司機的路上伙伴。
雖然現在對于當時開大車汽服的店為什么都要冠上“陜西”的名頭,各有說法。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陜西人掌握著當時先進的火補輪胎技術。
由于當時西部地區的路況尚不理想,輪胎破損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所以,如果一家汽修店過硬的補胎技術,那對于跑長途的司機來說,簡直是救命的存在。
加上三秦大地的商人們,自古以來給國人留下了厚道、誠信的商業形象,陜西補胎的名號逐漸在全國叫響了。
直到現在,如果在地圖搜索中搜尋“陜西補胎”,人們仍然能在新疆、甘肅乃至四川、云南、廣西等地找到大量的以“陜西補胎”為名的汽修門店。
“陜西補胎”的魅力何在
那么,到底是什么魔力,讓如此多門店被陜西補胎的招牌吸引,紛紛自愿成為其中一員呢?
其中緣由,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掛上陜西補胎的名號,不用交加盟費這么簡單。
核心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在那個路況艱難,爆胎風險極大的年代里,一次技術過硬的補胎服務,拯救的可能是一位司機的收入,甚至性命。這足以讓人記住一個輪胎服務品牌。
而陜西補胎憑借著火補輪胎的這個絕活,就這樣成為了司機們心中的白月光。
有了技術,有了市場認同,自然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輪胎人聚集到陜西補胎的這桿大旗下,產業鏈的形成也是水到渠成。
真誠才是必殺技
其次,陜西補胎能夠叫響至今,還跟一個十分傳統的地區文化有關。
從古至今,秦晉大地上有關于商人重信譽的傳說不曾斷絕。由于陜西輪胎人的努力、誠信經營,陜西補胎這塊招牌自然成了補胎服務品質的代名詞。
一方面,人們也愿意相信陜西補胎人的手藝;另一邊,撐起陜西補胎的外地人,或多或少也受到了這種文化的影響,以求不給這塊招牌抹黑。
不似連鎖,勝似連鎖
從現代的角度上看,陜西補胎的招牌和現在流行的汽服連鎖有著一些相似之處。
二者之間都有著統一的品牌、復刻的輪胎維修經驗、一定的品牌認知度。
甚至大部分陜西補胎門店,為了不抹黑陜西補胎的招牌,有著較高的服務品質追求,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連鎖店要求的服務品質一致性。
而這,正是現在很多汽車服務連鎖門店不惜投資砸錢所追求的。
掙扎的汽修連鎖
在經歷了疫情和市場需求的下滑后,這兩年的汽修連鎖行業,實在是遭遇了比冬天更寒冷的市場。
自2017年以來,拿到融資的汽服連鎖企業多達23家,其中7家停擺、4家被并購、4家收縮、3家轉型。
雖然這些汽服連鎖品牌各自有自己的經營困境,但如果總結一下原因,無非是資金困難、市場擴張不順利以及激烈市場競爭下,行業門檻的逐漸拉高。
按理說,能夠拿到融資的汽服連鎖,錢不是問題。而之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連鎖品牌“后勁不足”,問題在于這些資金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是否將錢成功轉化為連鎖門店的競爭力。
也許,當下汽服連鎖遭遇到問題的部分答案,就隱藏在“陜西補胎”的歷史當中。
“陜西補胎”背后的
汽服連鎖競爭力思路
從表面上看,這些連鎖店都是折戟于資金殆盡和市場蕭條。但在這背后,大部分連鎖店服務內容和水平的趨同,才是癥結。
陜西補胎的思考:核心服務+品牌認同
而從陜西補胎的歷史上看,無論是做輪胎服務還是整車的保養,一個連鎖品牌的成功,在于是否具備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力。
實際上,縱觀陜西補胎的歷史,資金并不是這些小店們的優勢,他們吸引市場的,就是傳說中那特別過硬的火補技術,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核心服務內容。
由于火補技術過硬,市場才認可了陜西補胎的存在,可以說支撐起陜西補胎拓展市場所需品牌效應的,并非其大而全的服務項目,而是在當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服務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補胎服務是一個因信稱義的行當,無數陜西補胎經營者通過誠信經營換來的良好口碑,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方便后來者加入擴大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結
對于一家輪胎連鎖來說,充足資金固然重要,但那也只是支撐連鎖企業起飛的要件。
至于連鎖企業能飛多久、飛多遠,還需要看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服務項目以及受到市場認可的品牌形象塑造。
陜西補胎雖然只是一個松散的汽服群體,甚至連一個品牌都算不上,但能夠讓眾多汽修門店云集到這塊牌匾之下,這其中的智慧,值得當下的連鎖品牌經營者總結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