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cx5加92還是95,馬自達cx5到底加92還是95
早上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先看百樂的一段言論:“考慮途岳或是本田的RAV4還算可以順,空間有一點兒差了,再有就是本田的CRV了,這些車型都是比較熱的車型了,福特冀虎也是可以考慮的,再有就是別克的昂科威了,特別是昂科威”
這一段屬實逗笑我了,RAV4都成了本田的,把福特翼虎說成了冀虎,真是666。
剛看車買車的消費者需要明白一點,不是熱門車就是質量好可靠性好的車,更不是就適合自己的車,因為不少國人有嚴重從眾心理,看銷量榜買車,或者觀察身邊人買什么車子多。
大眾為了滿足國六排放的法規要求,給排氣管戴口罩(顆粒捕捉器),降本力度國內合資公司數一數二,后保險杠吸能盒能用三顆螺栓絕不用四顆。
本田CRV除了空間大,品牌比較響,幾乎一無是處,車身剛性差,用料寒酸,國產導入時瘋狂減配置減工藝,跟上汽大眾堪稱一時瑜亮。豐田現在的車子除了外形丑內飾丑硬塑料多,質量可靠性比以前下滑不少,機油問題、變速箱頓挫等等,而且TNGA新平臺的車空間變小了不少。
別克昂科威,外形好看,配置較高,但變速箱匹配一般,空間和內飾一般,優惠大的時候買還行。和昂科威相比,其實雪佛蘭的探界者更值得推薦。
回到CX-4和CX-5誰更適合買的正題。在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臺車,花二十萬元購入一臺車,肯定要著重考慮家庭成員乘坐的感受,CX-4是跨界SUV,溜背造型導致后排頭部空間受擠壓。而且廠家一汽馬自達不是真正的合資公司,而是銷售合作公司,CX-4和阿特茲由馬自達出品牌和技術,由一汽轎車代工生產,貼上一汽馬自達的標,質量可靠性和性能耐久度和長安馬自達是無法相比的,后者是馬自達在本土之外唯一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子公司。
說說CX-5,這是一臺被消費者和市場低估的好車,首先價格方面,由于銷量不見起色,2019年后,馬自達終于舍得多給現金優惠和大客戶/置換補貼了,19.5-20.5萬可以落地2.5智慧型,智慧型是性價比最高的2.5L配置。
其次動力方面,2.0/2.5L自然吸氣發動機+全速域鎖止的六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對王牌動力總成性能穩定、質量可靠,不用加顆粒捕捉器就可以滿足國六b的排放要求。注意盡量買2.5,因為很多買過2.0L CX-5的車友都在6個月后后悔了,加速干吼不走,大腳踩油門的動力輸出不線性,而且油耗比起2.5的動力輸出表現也沒有經濟性和性價比可言,2.0L百公里油耗7.0-9.0升,2.5L油耗8.5-10.0升,就差1.5升左右,家用車一年里程1-2萬公里,按92號油價8元/升,每年油錢支出多1200-2400元。
最后空間和用料方面,必須承認相比同級別競品車型,CX-5后排空間不大,但是絕對夠用,除非后排要坐2個以上的180厘米高個子或者180斤的大胖子。用料比兩田日產大眾良心太多,底盤軟硬適中,路感清晰,轉向扎實,動力跟腳,開起來很舒服,操控感和我開過的進口寶馬GT630挺像,而且只需要加92號汽油,好開又好養。
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換車頻率可能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高的,遠超美國和歐洲——其中43%的購車者,上一輛車使用不滿3年;14%的購車者,上一輛車的使用時長只有一年就決定換掉。80后消費者購買新車在一年內換車的比例高達17%。
買一手車最經濟的原則是,在能力的上限選一輛喜歡且實用一步到位的車。未來如果發財了,誰會在乎保值率?如果未來個人沒有發展,收入平平無奇,來回折騰車是非常不劃算的。尤其是不少人買輛不喜歡或者很一般的車過渡,這一買一賣購置稅、首年的全險,用幾年再賣的差價,再買新車,又是購置稅和首年全險。如果先買15萬的車過渡,三四年后再換30萬的車。這一買一賣十多萬沒了。真的不如當初一步到位,買個20-25萬的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