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游記 > 正文

    朗德上寨表演都是什么人(朗德上寨簡介)

    從西江千戶苗寨下來,大家的感覺就是一個“匆忙”。一天一夜的時間,無論是璀璨奪目的半山燈火,婉轉動人的白水河,風雨橋,還是風情萬種的吊腳樓,都擠滿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游人,讓我們總是被行色匆匆的人流裹挾著,幾乎無法停下來,靜心體驗一下這所謂“原汁原味”的苗家風情。

    朗德上寨表演都是什么人(朗德上寨簡介)

    就算每天上午據說村民自己組織的免費歌舞演出,除了贊嘆苗家姑娘的美麗之外,我們也不曾留下多大印象,更何況還有“書畫大師義賣”這種好多景區都玩爛了的低級伎倆。

    作為鄰居,我們已多次來過貴州,而此次“不走尋常路,只愛陌生人,重溫老文青”的出行宗旨顯然沒能實現。回到凱里市,品嘗了有名的酸湯魚,我們從再次出發,沿著曲曲折折的山路行駛了三十公里的樣子,抵達了有著“蘆笙之鄉”之稱的郎德上寨。

    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的郎德上寨,是基于苗語中“能兌昂糾”的意譯,在苗族眾多支系中,因寨子女飾以長裙為特征,配以長到腳跟的百褶裙與彩帶而被稱作“長裙苗”,她們性格開朗,能歌善舞,故郎德上寨又有“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的美譽。

    苗寨有百戶人家,以陳、吳二姓為主、分屬六個宗支。其實,早在2008年,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貴州凱里站出發點,郎德上寨得以較早開發,曾熱鬧非凡。后來,同屬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因規模更大,后來居上,逐漸成為黔東南地區旅游地標,郎德則漸漸落沒,回到淳樸簡單的幽靜之中。這反倒使得它保留了一份難得的古樸純真,自然清凈的風情。

    進入寨子需要在村口喝上苗族特色的“攔路酒”。理論上,從公路邊的石板臺階一直到山坡上的寨門,短短一段路設有12道攔路酒。身著盛裝的苗族村民,提壺端碗,輪番向客人敬酒,最后一道寨門攔路酒更是把土碗改用牛角杯。好在我們只喝了牛角杯的酒,心意到,喝多喝少主人不會強求,但千萬不要伸手去接牛角,否則,主人一松手,客人得將“牛角酒”喝完才能進寨。

    穿過青石和鵝卵石鋪成的狹長小道,我們來到寨中被稱作“銅鼓坪”的蘆笙場,場子用青褐色鵝卵石拼貼成古代銅鼓上太陽紋的圖案,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延伸,場地兩頭,同樣用鵝卵石和水泥鑲嵌成兩匹飛奔的駿馬。

    銅鼓,被視為與祖先和神靈溝通的神器,每當祭祀時,苗族人就有擊鼓作舞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舞蹈慢慢轉化為民間的儀式性或自娛性舞蹈。

    身穿盛裝的苗家男女匯聚在蘆笙場,準備表演。盛裝的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華麗的一種,以其奪目的色彩、繁復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于世。

    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歷史與傳說,一雕一琢,一針一線繡進衣冠服飾之中,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此,苗族服飾圖案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這也是苗族服飾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族通常認為蚩尤是自己的祖先。古時,蚩尤因“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而威振天下,萬民欽命,各部落紛紛與蚩尤結成聯盟,形成了強大的九黎部落聯盟。后來。蚩尤九黎部落逐漸向黃河中下游平原擴張發展時,與來自甘陜黃土高原的炎帝神農氏部落不期而遇,在今河北、山東一帶發生了激烈沖突和爭逐,蚩尤驅走了炎帝,奪取了黃河中下游的全部疆域,即史書上說的“九隅無遺”。

    此后,炎帝聯合起源于陜西渭水流域的黃帝部落,共同進攻蚩尤。公元前4600年,黃帝大軍與蚩尤部隊會于涿鹿,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戰后,蚩尤戰敗被擒殺,部落被迫向西南遷徙,聚居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后來從秦漢到清末經歷了五次遷徙,逐漸形成以西南為主要聚居地的分布格局。其中聚居地最大最集中的是在貴州黔東南地區。

    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九黎部落,共同構成了今日華夏民族之主體根基。

    黔東南的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其中中,又以雷山縣的苗服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雷山西江、郎德,丹江、大塘、及臺江縣排羊等鄉鎮。郎德上寨苗族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苗家女身穿藍布上衣,衣邊及背上繡著龍、虎、羊、魚等動物圖案,兩袖也有繡花點綴。下著青色家機布長縐裙,裙子由繡片拼成,外罩二十四條紅底繡有花、鳥、蟲、龍、鳳圖案的花飄帶,花飄帶隨著她們的舞動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線,分外靈動飄逸。

    苗族服飾中使用得最多的圖案是蝴蝶,無論是哪一個亞苗族族群或次亞族群,在服飾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蝴蝶,這是苗族對人類和萬物始祖“蝴蝶媽媽”的神話傳說的深刻記憶。

    從總體來看,苗族服飾保持著我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苗家女子身上最具特色的是種類繁多的銀飾,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背飾,手飾、衣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舞之蹈之,銀子互相摩擦碰撞,嘩啦啦清脆之聲地響成一片。

    以演出姑娘的頭飾為例,有銀角、銀帽,銀簪、銀花、銀梳、插針等。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米。銀角全寬約85厘米,高約80厘米,飾件高度往往超過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稱一絕。下面的銀帽上通高約30厘米。帽圍約10厘米高的銀片上布滿凸紋動物及花卉形象,帽圍前疊飾蝶、鳥等單體銀片,并以銀絲焊連,層次感極強。帽頂為顫枝銀花,銀光閃爍,花姿綽約。銀帽下部為齊眉流蘇,巍峨壯觀中兼有輕盈飄逸之美。

    《春秋左傳正義》云:“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面對這精美絕倫的盛裝苗服,感嘆之余,我們不由得希望當下方興未艾的漢服復興運動能有更好的未來。

    首先出場的是苗家女子的銅鼓舞,她們踏著頓抑分明、鏗鏘有力的鼓點,時里時外,且進且退地舞蹈著。眩目的彩色裙擺飛舞如流霞,細碎的銀飾的撞擊聲變得更有韻律和節奏感,動作跳躍、輕快,氣氛熱烈而歡騰。

    這種銅鼓舞的動作以胯部的扭動和上身的擺動為主要特點。舞至興高采烈時,擊掌呼號、喊出“嗨哧哧”之聲以助興。其動作編排應該是來源于生活、農業生產勞動和對動物形態動作的模擬,如“騎馬”,“趕鴨 ”,“捕魚”,“撈蝦”等。

    接著,年輕后生手捧蘆笙登場,激揚起伏的蘆笙聲中,姑娘們繞圈舞蹈,“參差六竹管,長蘆黃鐘濤,短聲清微散,舞來隨節施,吹去別促緩,苗女共苗男,明月花滿山。”這是宋代對苗族蘆笙的記敘。從動作特點上看,舞者一足用力踏地,另一足旋起踹動,下肢顫動,帶動上身隨之自然地擺動。裙抉飛舞,環佩清脆作響,有著一種嫻雅而柔和瀟灑的美感。

    接下來是木鼓舞,鼓為木制,以牛革蒙于兩端,置于架上敲擊。 苗族的“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如今,演變為節慶活動和人們勞動之余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

    鼓舞動作以胯部的扭動和上身的擺動為主要特點,舞者全身以胯為動力點,甩同邊手。頭,手、腳開合度大,整個舞蹈動作約模仿蟲、鳥、魚、獸、禽的動作,動律均穩統一,節奏短促,步伐輕快靈巧。

    就我個人觀感而言,與其他一些,尤其是西北少數民族舞蹈相比,苗族舞蹈似乎缺少更多的面部及手部動律——即通過眼,手,心的巧妙運作,以表達舞者的情感變化,此時,更多的是上身與下肢的動律,讓舞蹈顯得簡潔而歡快,這歡樂的舞蹈,將苗寨的美好生活傳遞給了我們遠道而來的游人,并與他們一起分享。

    幾位寨中長者吹奏起長短不同的蘆笙,高低起伏的聲音在山間回響,旋律古樸悠揚。以蘆笙伴舞,從容而舞。動作簡單,穩重而遲緩。

    過去,蘆笙舞除在舉行祭祀活動時跳之外,舉行婚禮,喪葬儀式或新屋落成時也跳。后來,每逢年節、歡慶豐收和男女青年進行傳統社交活動時都跳。它具有宗教、民俗和文化娛樂等多種性質。

    苗族是一個集自然崇尚、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于一身的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長時間、大跨度的和頻繁的戰爭與遷徙,留下無數生存與繁衍,苦難與抗爭,失落與希望的故事與傳說。作為寄托形而上的理念的歌舞,就成為他們宣泄情感,表達美好生活愿望的需要。也是現實生活的重要部分。

    從古迄今,三大方言的苗族,無論居住何處,仍以蘆笙作為本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態。

    幾十分鐘的歌舞表演,包含了傳統的苗族蘆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銅鼓舞等。通過舞蹈表現出苗族人民耕作、、戰爭、祭祀、娛樂、愛情等日常生活,表演者都為本村村民 ,雖然沒有舞臺上演出的華麗,卻更具濃郁的地方特色。

    表演結束后,手巧的姑娘們會端出自己的手工針線,讓游人挑選。苗家婦女勤勞能干,從小姑娘到老奶奶都有一手好針線活。在黔東南,苗族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銀飾工藝、苗繡、蠟染先后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里經常會有這樣的傳統歌舞表演,一方面是旅游觀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成了村人貼補收入的來源之一。在游人眼中,她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而對她們來說,這就是日復一日的生活,真實而平常。

    走出蘆笙場,我們穿梭在狹窄的石頭小巷里。明亮的陽光下,古舊斑駁的木板墻,青瓦層疊的屋頂,演繹著苗寨飽經歲月洗滌的古樸風情。

    寨子的民居建筑,幾乎是清一色的穿斗式木結構吊腳樓。吊腳樓的外部造型,大多為四榀三間,上下三層,底層圈養牲口。二層半虛半實,即所謂的“半邊樓”。二層一般三面帶廊,從長廊進入堂屋,這里是全家日常生活起居之地。樓空部位,上鋪樓板,與實地平。2001年,朗德上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離開寨子,我們來到公路對面的望豐河上的風雨橋,橋廊兩側是被稱作“美人靠”的長條靠椅。時值八月,清風徐來,暑意頓消。或坐或靠,回望青山環抱之中,依山而筑的郎德上寨上寨,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層疊而上,散發出著安逸寧靜的氣息,猶如小路上遇上的那位剛從蘆笙場回來,挎著小竹籃的姑娘,她不說話,只是微笑地看著你。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 国产精品大全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