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古城的文化價值、臺兒莊古城優勢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汪雪然 棗莊報道
近日,為深入挖掘大運河(山東段)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展現山東省內河港航物流發展成效,講好運河沿線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故事,“通江達海好‘運’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8月28日正式啟動。8月27日晚,海報新聞記者率先來到全國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臺兒莊古城,一睹這里的精彩夜景。
記者了解到,臺兒莊形成于秦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明代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后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據《嶧縣志》記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集,村鎮之大,甲于一邑,國朝高宗(乾隆皇帝)賜為‘天下第一莊’”,呈現出“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同時。臺兒莊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水陸通衢之地,京臺高速公路、京滬高速鐵路等黃金通道穿境而過,乘高鐵從京、滬兩地到臺兒莊僅需2.5小時,被稱為現代都市的“后花園”。同時,臺兒莊位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2014年憑借3千米的古運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碼頭、960米的古駁岸和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點入選為我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及第46項世界遺產。
歷史上她曾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水鄉古鎮,1938年春,臺兒莊大戰讓她一戰揚名,現在,這座美麗的小城占地2平方公里,城內擁有3公里古運河道和15公里水街水巷,十大主題街區,40座文化展館,218棟精品院落,1088座單體建筑,被譽為“運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國民居建筑博物館”。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